当前位置:词林在线词典 >> 成语词典 >> 有物有则

有物有则的解释、成语解释、拼音、示例、语法、用法、发音


在线发音

解释

谓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
《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毛传:“物,事;法,则。”
朱熹集传:“言天生眾民,有是物必有是则。”
宋陈鬱《话腴》:“木实之蠹者,必不沙烂……瓜至甘而不蠹者,以其沙也。有物有则,若可穷矣。”

成语解释

指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

拼音

yǒu wù yǒu zé

示例

木实之蠹者,必不沙烂……瓜至甘而不蠹者,以其沙也。~,若可穷矣。 ★宋·陈郁《话谀》

语法

作谓语、定语

用法

用于书面语


相关词语

物故1.事故。 《墨子‧号令》:“即有物故,鼓,吏至而止,夜以火指。” 孙詒让间詁:“物故,犹言事故,言有事故则击鼓也。” 《南史‧任昉传》:“郡有蜜岭及杨梅,旧為太守所采,昉以冒险多物故,即令停绝,吏人咸以百餘年未之有也。”2.死亡。 《荀子‧君道》:“人主不能 ...

水脉1.晋张华《博物志》卷八:“自燉煌西涉流沙往外国,沙石千餘里,中无水,时则有伏流处,人莫能知,皆乘骆驼,骆驼知水脉,过其处輒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於其蹋处掘之,輒得水。” 《太平广记》卷叁九九引唐丁用晦《芝田录‧李德裕》:“贫道所謁相公者,為足下通常州水脉。 ...

物色1.牲畜的毛色。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 陈澔集说:“物色或騂或黝。” 明张寧《方洲杂言》:“文帝初耕藉田时,借牛于田家。既终亩,二耕叟互错认牛,喧哄不已。帝召问之曰:‘父老何自错?牛物色奈何?’”2.物 ...

鼎鉉... :“酬死士万金立散,答君恩一剑时悬,且雌伏自功曹,有日名垂鼎鉉。”2.指宰相。 《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书载俊乂,股肱干楨,有物有则,模楷后生,宜参鼎鉉,稽建皇灵。” 唐韩愈《為韦相公让官表》:“何意恩泽益深,猥令超参鼎鉉,窃自惟度,实不堪任。” 清蒋士銓《桂 ...

何有1.有什麼。 《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晋潘尼《赠陆机出為吴王郎中令》诗:“崑山何有?有瑶有玟。”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 《论语‧里仁》:“能以礼让為国乎?何有?”何晏集解:“何有者,言不难。” 《 ...


相关成语

成语有本有则指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成语物极必反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后来成为唐高宗的皇后,高宗死后,中宗年幼,她自己临朝听政。中宗逐渐长大可以处理国家大事,武后不肯放权。大臣苏安桓上一篇奏疏让她归政于中宗,提醒她注意物极必反、器满则盈。武则天没有采纳 ...

成语物不平则鸣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

成语不平则鸣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

成语贪贿无艺贿:财物;艺:标准、准则,引伸为法度、限度。贪求财物没有限度。指反动的统治阶级无限制地搜刮民财。


热门成语

颠毛种种风移俗变食鱼遇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首尾受敌首尾贯通香肌玉体驰高鹜远高飞远集鱼沉鸿断鸡飞狗叫鸢肩鹄颈鸭行鹅步鸱张鼠伏鸿篇巨着鹤亦败道鹤背扬州鹰派人物麻姑献寿黄衣使者